查看原文
其他

直达市县基层,跑好2万亿元“最后一公里”|澎湃社论

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1-01-29


评论君说

     中小微企业这类“经济毛细血管”畅通了,经济和民生的基本盘也就稳住了。




6月1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期间,在青岛通过视频主持召开座谈会,研究部署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。


李克强说,疫情冲击更明显的是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众,涉及几亿人,新增财政资金主要用在他们身上。要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,省级不得截留,使市县基层尽快拿到资金,按确定范围,用于需要帮扶的困难企业和人员,以民生为要,努力做到应保尽保。


疫情冲击下,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是受影响最大、抗压能力最弱的群体。然而,它们对稳就业、保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数据显示,全国80%的就业、70%左右的专利发明权、60%以上的GDP和50%以上的税收都是由小微企业贡献。可以说,中小微企业这类“经济毛细血管”畅通了,经济和民生的基本盘也就稳住了。


政府工作报告明确,今年将增加财政赤字、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。这些资金都将优先惠及需要帮助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,实际就是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“刀刃”上。
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,还是总理最新的要求,都强调“资金直达市县基层、直接惠企利民 ”,这是最大限度保障资金下沉的精准性,避免“跑冒滴漏”和流向其他领域,让惠企利民的效应最大化。


跑好2万亿资金精准直达基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体现出特殊时期政府对于保民生、稳就业的高度重视。一方面,中小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当前亟需要国家政策纾困,另一方面,正如李克强总理日前在烟台调研时所指出的,大家都好了,国家就更好。在激励个体和中小微企业的奋斗动力与活力方面,我们大有可为。


“地摊经济、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,是人间的烟火,和‘高大上’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”。让2万亿元“跑到位”,以精准帮扶助力中国经济的基层力量渡过难关,也通过更大力度的简政放权和制度创新,创造更公平、开放的营商环境。


如此一来,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激活蕴藏在民间和市场中的“中国生机”。这方面的努力和创新,多多益善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※ 编辑|李勤余

    ※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


【推荐阅读】

限制生育的过时政策,该彻底清理了|澎湃社论
强制报告制度,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|澎湃社论
同时间赛跑、同历史并进|澎湃社论
“地摊经济”需要松绑,也需要升级|澎湃社论
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|澎湃社论

有深度、有态度、有温度的新闻评论,尽在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